首先,面对核爆后迅速到来的光辐射和冲击波,我们能做的事情并不多。
在美国大兴土木修建辐射避难所时,对市中心的核战逃生工作并不特别重视,原因之一便是在爆心附近幸存实在过于困难。
当然,如果我们没有立刻死亡,还是有一些技巧可供参考:
首先,为了避免光辐射带来的第一轮伤害,可背对爆心方向,伏地闭眼。
第二,为了躲过随后到来的爆炸冲击波,并减少身体遭受的核辐射,可躲在能覆盖全身的坚固建筑物后。
可想而知,这些条件在千钧一发的核爆时刻并不容易满足。如果不巧站在玻璃幕墙附近,海量的玻璃碎片可能和冲击波同时到来,将人体切割成碎片。
这一阶段过去后,如果我们发现自己仍然活着,就要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向远离爆心的方向逃跑,同时捂住口耳鼻,减少放射性尘埃进入身体,并尽可能寻找军用的核防护装备。
逃脱核爆现场后,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我们承受的辐射量,接受放射病救治。如果城市面对的是核脏弹袭击和核工业设施爆炸,就不用考虑光辐射和冲击波了,可以任何办法火速逃离爆心。
可以想象,以上列出的这些方法,在真实的核爆面前都不够牢靠——所以,如果你的城市房价不高,又和伟人辈出的国家相距不远,也不妨向五十多年前的美国人学习,在后院里挖个避难所,把恐怖的世界关在外面。